序言
1983年10月25日拂晓,随着格林纳达珍珠机场的第一声爆炸,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战争正式爆发,战争历时共8天。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是壹号娱乐模拟器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地区采取的一次典型的武装干涉行动,也是自越战失败后,美国由战略收缩转为战略进攻的一次标志性行动。
▲:战略进攻的标志
在拉美债务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威慑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还债。1983年10月25日凌晨,美国出动“快速部署部队”,采用突然袭击手段,对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发动了一场海空联合作战,这是自越南战争失败以来美国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一时间,格林纳达这块过去几乎无人知晓的弹丸之地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中心。
▲:加勒比海诱人的石榴
格林纳达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在常见的世界地图上,它小得甚至不足以标下它的国名。但在世界政治家、军事家的眼中,它的份量决不低于世界战略要冲马六甲、直布罗陀、福克兰。它处于加勒比海东部向风群岛的最南端,西濒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南和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及多巴哥隔海相望,东近巴巴多斯,它扼守着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门户。试想如果某一天这扇门户突然轰地闭上,那世界战略家们将会变得何等惊惶!
也许就因为这个原因,17世纪中叶,一伙白人从海上登上了小岛,用了把斧头、两瓶白兰地和几颗玻璃球,从无比骠悍但同时又无比纯朴的印第安酋长手中,换取了这个岛屿的所有权。从此,这里的统治者便变成了欧洲人。格林纳达由主岛格林纳达和卡里亚库、小马提尼克等一些小岛组成。主岛上多山多水,河川数以百计,还有一批火山口湖。这个弹丸小国共344平方公里,10多万人口,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格林纳达这个词,在西班牙语中是石榴的意思,这个美丽而又富于想象力的名字,据说是1498年哥仑布登上该岛时取的。几百年来,这颗石榴太具诱惑力了,法国人、英国人来来回回在争夺,直到1974年2月,才独立为“英联邦”成员,由英国女王派去了一位总督72岁的保罗·戈德温·斯库恩。
▲:毕晓普发动政变夺权
几百年来,沧桑演变,风云激荡。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却没有演变出惊世骇俗的故事。如果不是因为那一场突然的事变,如果没有那一片惊动世界的枪声,小岛似乎会永远地沉默下去,世界上大多数人也不会知道格林纳达这个美丽的名字。
1972年,莫里斯·毕晓普领导成立了“新宝石运动”,主张建立“人民参政”国家。新宝石运动,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影响较大,对外同古巴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70年代以来,这个弹丸岛国的政局一直处于动荡之中。罢工、示威、游行、骚乱、冲突,接连不断,国家生活陷于瘫痪。独立后,局势趋于缓和,但矛盾仍很尖锐。以新宝石运动为骨干的反对派力量继续在国内外猛烈抨击埃里克·盖里政府侵犯人权,维持高压统治。1976年大选时,这个运动和其他两个反对党组成人民联盟,提出了保持物价稳定、增加生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政纲。1979年3月13日,新宝石运动领导人莫里斯、毕晓普乘埃里克·盖里访问纽约之际发动政变,推翻了埃里克·盖里政府,并于3月25日成立新政府,取得国家统治权。
▲:毕晓普亲苏,遭美国威胁
毕晓普上台后,格林纳达开始同苏联,尤其是古巴,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关系。毕晓普从卡斯特罗那里得到了粮食、机械和一批格林纳达急缺的物资。毕晓普兴冲冲地宣称:“对于亲爱的古巴兄弟。格林纳达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1980年1月,格林纳达和古巴投票反对联合国关于谴责苏联侵略阿富汗的一项决议。
1980年10月27日,格林纳达国防部长与苏联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签署了一项主要军事武器援助协议。另一项协议于1982年6月27日签订。后来,格林纳达与苏联、保加利亚、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贸易协议。在1982年的联合国大会上,92%的格林纳达选票赞成苏联集团。
美国人对格林纳达日益和苏联人接近深感不安。美国人常充当“世界警察”,在全球范围内对他国事务指手划脚,横加干涉,以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原则作为衡量别国的标准。
在古巴和苏联的援助下,格林纳达成立了“人民革命军”,建立了民兵队伍,并由古巴派工程兵和建筑工程人员在主岛西南端的萨林斯角修建一座大型现代化国际机场,在美国入侵前,这个机场已大部竣工,机场跑道长达4000米,造成后,可降落大型飞机,一旦改为军用,苏联、古巴各型作战飞机就可进驻,届时必将扩大苏、古在该地区的影响,威胁到美国在加勒比地区海上运输线的安全。这下格岛的地位在苏、美全球争霸中就十分重要了。美国向来认为加勒比海是它的“内海”,尤其不能容忍苏联插手这一地区,不能容忍眼皮底下的格林纳达不按自己的笛音跳舞。
当里根总统听说格林纳达正在修筑一条2000米的机场跑道时,着实吃了一惊。“我真不明白,这么个小岛修近2000米的机场干什么?”美国密切注视着这个岛国上发生的一切,为了稳定它的所谓“后院”,遏制苏、古的影响,摆脱自己的被动局面,一直在寻找机会除掉这一“隐患”。
▲:毕晓普平衡美苏,引苏联不满
美国总统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格林纳达已成为苏、古的殖民地,准备用来作为输送恐怖和破坏民主的重要军事堡垒。”并曾多次声称,美国准备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来教训”格林纳达,以收杀鸡儆猴之效。区区一个弹丸小国,如何禁得住美国的恫吓?在美国的压力下,毕晓普不得不开始调整对外政策,在继续同苏联、古巴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努力同欧洲共同体和加拿大等国发展经济合作关系。1983年初,毕晓普亲赴华盛顿会见里根,试图缓和与改善关系。这对里根和毕晓普来说,都是一次机会,但它过于短暂。
从华盛顿回到圣乔治,毕晓普打算在改善同西方和美国关系方面来点实质性举动,并召集几位亲信进行彻夜商谈。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的最大愿望,莫过于在比较充分的国际援助下,使自己国家落后面貌有较大的改善,让格林纳达像宝石一样,在大西洋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处境确实太难了!平衡木太窄太险,稍有不慎,就会落入莫名其妙的狂潮之中。毕晓普不得不踮起脚尖,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但即使如此,他也躲避不开攻击与恫吓。政府内的强硬派公开对毕晓普谋求改善同西方和美国关系的政策表示反对,苏联和古巴对毕晓普的猜忌日渐加深,有人扬言:如果毕晓普不行,那就换掉他。
▲:毕晓普遭遇政变,被枪杀
1983年10月,格林纳达发生了旨在推翻现任总理毕晓普的政变。小岛之国风雨飘摇,人心惶惶。
毕晓普在格林纳达面临着副总理科尔德的政治挑战。科尔德是新宝石运动激进领导人,被看作是持强硬路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试图削弱毕晓普在中央委员会中的权力,指控毕晓普没有对国家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巩固革命,并使用独裁专横手段。1983年夏季,新宝石运动中央委员会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9月27日,毕晓普离开格林纳达访问莫斯科、东欧和古巴,10月8日返回格林纳达,并试图重新掌握新宝石运动领导权。但10月12日,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软禁毕晓普。清脆的枪声打破了加勒比海这个岛国的宁静,以政府军司令奥斯汀为首的军官,领导了格林纳达的军事政变,叛军攻占了总理府。奥斯汀宣布,成立以他为首的革命委员会。叛军的公告通过电台播出后,全国立即陷入恐慌,局势动荡不定。拥护毕晓普的人紧急行动起来,举行抗议示威,要求恢复毕晓普的总理地位,严惩政变组织者。
毕晓普曾经宣称,他是个共产主义者。但在格林纳达人看来,他是比较温和的,上台几年来,也确实为民众办过不少事情。出于对毕晓普和其政策的同情,人民纷纷起来,对毕晓普进行声援。10月19日凌晨,几千名群众聚集在圣乔治市。一大群人登上通往总理官邸的小山,高喊:“我们需要莫里斯!”“没有毕晓普,就没有革命”。守卫在官邸的士兵开了几枪,但显得犹豫不决。人群推开一辆装甲车,从后门涌进官邸,发现毕晓普和他的夫人杰奎琳·克里夫特被绑在床上。毕晓普因监禁和精神混乱显得体态虚弱、憔悴不堪。激动的人群开着一长列小型汽车将毕晓普和克里夫特载走。中心广场的人群正在等待毕晓普出现,而小车却驶向了临港的鲁帕特要塞。经过一阵短时间的混战以后,要塞里的小股守备队被驱散了。毕晓普走进了一楼的作战室。自由了的毕晓普站到追随者们的中间,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演说,然后率领队伍继续上街游行。他相信,他的存在就是一种力量,他的声音可以唤起整个国家,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击败对手,重新夺回政权。
作为政治家,毕晓普过于天真了。既然毕晓普的存在足以危及到新政权的存亡,那么解决办法只有两条:或者是叛军投降,携手交还政权;或者是清除毕晓普,一劳永逸地铲掉这个对手。奥斯汀自然选择了后者。
中午过后,3艘受革命政府指挥的BTR—60型战舰在圣乔治市东部的弗勒德里克要塞出现。一接受鲁帕特要塞,便用重机枪和RPG—7型火箭开火,工会领导人维斯特·洛尔死在要塞前沿。至少有4名士兵在和毕晓普支持者的战斗中被打死,一大群人在逃跑中被打死或打伤。毕晓普大声叫:“天哪!他们竟然向群众开枪!”士兵们停止射击,命令毕晓普和他的追随者离开要塞。当他们出来时,士兵又强迫一些人返回要塞,其中包括莫里斯·毕晓普。显然,士兵要在要塞里用自动武器处决他们。仅仅10分钟后,这位前总理便倒在血泊中。与他同时被枪决的,还有几个最坚定的支持者。
格林纳达的历史,被枪子击开了一个染血的窟窿。以科尔德为首的激进派枪决了毕晓普,是因为毕晓普德高望重,威胁着他们的势力。第二天,武装部队政治部宣布在平息“反革命分子”、“人民叛徒”、“反对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分子”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事实上,派别斗争仍在以各种方式继续。10月19日晚,奥斯汀发布了24小时戒严令,是不遵守戒严令的人将遭到枪击。动荡在继续。
▲:暴怒行动,美国军事突袭格林纳达
美国极其密切地注视着格林纳事态的发展。事实上,早在毕晓普上台之后,美国情报机构和军方就高度注视着这个不安分的的邻居了。国防部长温伯格是美国有名的鹰派人物,他强烈反对共产主义,认为只能用军事上的制衡才能换取世界和平。他把格林纳达的所作所为看作是对美国利益的极大挑战。他时常收到有关格林纳达局势的情报摘要,其中包括那个大型机场,温伯格向里根总统提供了机场的照片。
1983年3月23日,在一次全国电视讲话中,里根总统向美国公布出示了这些照片,并毫不掩饰地谈到了格林纳达问题。他说:格林纳达这座小岛处于加勒比海链条的南端。古巴人在苏联的财政援助和支持下,在这里修筑了一座跑道有一万英尺长的飞机场。格林纳达连一支空军部队都没有,修这么大的机场用来做什么?加勒比海是美国国际贸易和军事运输的最重要的通道,美国石油输入现在有一半以上通过加勒比海。在格林纳达这个只有10万人口的岛国,这种迅速发展的军事潜力,与它想要抗衡可能受到的威胁这一目的是不相称的,而且,对周围其它加勒比地区的国家来说,也是不适当的,因为这些国家大部分没有军队。总之,由苏联和古巴武装起来的格林纳达完全可以看成是霸权主义在这一地区的渗透。
根据里根总统的命令,美国武装部队开始正式受命进攻格林纳达。美国的企图是,利用格岛的动乱形势,以优势兵力,迅速展开,速战速决,力求尽快控制格岛局势;通过武力“教训”格林纳达,慑服受苏联、古巴影响的其他中美洲国家。美军设想用一天时间完成主要作战任务,5—7天内结束整个岛上的军事行动。
具体的参战部队有:一个约1900人的海军陆战队加强营和“海豹”特种分队,搭乘5艘两栖舰船(包括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关岛”号),配有CH—46、CH—53、UH—1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等30多架。空降登陆部队是驻美国本土布雷格堡的第82空降师5000多人和驻佐治亚州、华盛顿州的陆军特种部队第75团两个别动营700人。
担任掩护和支援任务的是第22航空母舰战斗群,其编成内有排水量7.8万吨,且载有A—6、A—7、A—10舰载攻击机和眼镜蛇式武装直升机等85架飞机的“独立”号航空舰以及另外5艘战斗舰艇。所有入侵登陆部队总人数达8000人左右,舰上人员约1万人;各型舰船15艘,总排水量在12万吨以上;三军各型飞机和直升机总架数约230架以上。同时,为了表示入侵部队的国际性,美国纠集安提瓜、巴巴多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多米尼加、牙买加、圣克罗斯托弗——尼维斯等7个加勒比小国,组成约300人的所谓联军,其实有些国家只派了12名警察凑数。
10月24日,美运输机和直升机将部分陆军别动队员和军事装备运往距格林纳达只有250多公里的巴巴多斯。当天,牙买加、多米尼加、巴巴多斯、安提瓜、圣文森特、圣卢西亚、圣克里斯托弗——尼维斯7个加勒比国家的警察部队也在演习的名义下调往巴巴多斯集结。
格林纳达政府军总共只有2个步兵营,一个野战炮连和1个高炮连。没有空军,没有海军,也没有坦克,只有少量已经落后的装甲输送车。仅靠手中的步枪怎能抵御美军的入侵?
格林纳达的主力主要部署在首都圣·乔治周围和格岛西南海岸地区,一部在东北部珠珍机场附近,总部设在首都附近的弗雷德里克堡。10月25日,天色渐明。当守卫海滩的士兵一觉醒来,看见朦胧的海面上,十几艘大型军舰像鲨鱼一样渐渐向海滩逼近,其中一艘庞大无比,像是一座移动的岛屿。5时许,格林纳达东北面的海域上空,近百架直升飞机和舰载攻击机护卫着几架AC—130和C—130运输机,像蝗虫一样,遮天蔽日地向海岸扑来。他们没有攻击滩头,甚至没有向滩头上严阵以待的守军扔一枚炸弹,便直扑珠珍机场而去。
这时,托尔托洛有点疑惑,美国人在搞什么名堂,怎么往岛中间飞去,而未先进攻滩头?不会,托尔托洛倒吸一口冷气,心想大事不好,这下要完了。珠珍机场是一个中型民用机场,如果美国人在那里降落,便会在岛上有了立足之地,美国飞机将源源不断地在那里起降。看来,美军这种先打“里面”后攻击周边海岸的“中心开花”战术,是托尔托洛没想到的。即使你壹号娱乐平台的滩头再固若金汤,也成了完全无用的摆设。
其实,托尔托洛上校哪里知道,美国人是有备而来,对岛上的情况早就心中有数。早在古巴派出工兵部队帮助格林纳达修建机场起,美军就不断通过侦察卫星监视机场施工进度和军队修筑其他军事设施的情况。另外,美国还派出特工人员伪装成学生、旅游者、商人、侨民等,以合法身份进入格岛搜集政府军和古巴部队的配置与设防情况,并绘制地形和交通图。美国设置在格岛的所谓旅游公司印制了十分详细的“导游图”,这次,入侵部队就是利用这种“导游图”进行作战的。在空袭珠珍机场的同时,美军28架C—130和6架C—5A运输机从巴巴多斯起飞,向正在修建中的萨林斯角机场飞去。正当美军准备在该机场空降伞兵时,猛烈的地面炮火向飞机射来,第一架C—130迅速完成空投后,其余飞机不得不急转弯,躲避地面炮火。守卫机场的士兵刚准备松口气,美机又从低空返回到空投点。美运输机不顾地面炮火射击,迎着火网,一个拐弯猛扎下来。最后强行在150米的高度上强行跳伞。在地面抗击的古巴士兵目瞪口呆:这不像是跳伞,倒更像是跳楼。美军在这里遇到最为强烈的抵抗。
7时15分,伞兵就基本控制了萨林斯角机场,并迅速清理了跑道上的障碍。后续部队第82空降师的2个营和多国警察部队共约1500人先后在机场着陆,立即投入战斗。在25日这一天,萨林斯角的机降行动一直在持续,第二天又机降了2个空降营,使美军在格岛上的兵力得到大大的加强。两个机场失守后,格岛之战的胜负格局已基本确定。据说,托尔托洛上校向哈瓦那拍了一份急电,请求卡斯特罗增派军队,而卡斯特罗回电只有6个字:必须坚守阵地!
▲:美国海豹突击队特种行动
就在空中和海上的登陆作战激烈进行的时候,两支秘密小分队已利用拂晓前的暗夜偷渡上岸,直插格林纳达首都圣乔治。这就是美国海军的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
“海豹”这一名字,早已名扬四海。“海豹”是一支执行近乎自杀使命的秘密突击队,队员是一群胆识过人,独来独往,富于冒险精神,令人闻风丧胆的勇士。这次,“海豹”突击队的出现,是去执行两项特殊使命:攻占格林纳达电台,解救被围困的英国驻格林纳达总督。这两支分别由11人组成的突击队行大路,绕小路,斩关夺隘,到中午时分,已静静潜伏于圣乔治市郊的一片丛林之中。
到了市郊后,突击队不能找向导,仅凭手中的几张旅游图,搞错了方向,误攻了另一座楼房。待他们匆匆赶到电台大楼跟前,发现这里被守军严密守卫,并有装甲车巡逻。10来个人的突击队看来有天大的本事也无能为力。就在这时门前的守军出现混乱,一队队撤离而去。实际上这是美军在圣乔治周围实施了又一次空降,迫使守军撤退。突击队趁此混乱之机冲进大楼,控制了格林纳达广播电台。不久,它就响起了美国音乐。第二支突击队没有犯第一支突击队的错误,他们准确地找到了位于圣乔治北部的总督府,并且得以全部潜入。
当已被囚禁很长时间的英国总督保罗·斯库恩见到这些操着同一种语言的士兵时,激动得上前拥抱他们。这时,总督府外枪声大作,几辆古巴装甲车已经封锁住总督府。要撤出此地,特别是带着总督撤走已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顽强抵抗,等待援军。艰苦对抗持续10多个小时。由于不敢伤害总督,古巴人只好用轻武器与美军突击队交战。突击队员伤亡较大。
25日中午时分,一支250人的陆战队乘“关岛”号两牺攻击舰,从格岛以北绕到西海岸的大巴尔湾海域。下午2时,陆战队开始登陆。一部乘直升机垂直登陆,一部换乘13艘登陆艇上岸,在飞机的支援下,占领了大马尔。此后,陆战队员仅用10分钟就攻占了总督府,用直升机将总督一家及被困了一天的“海豹”队员送到“关岛”号两栖攻击舰上。
晚上,美军陆战队员营救出美国学生。当陆战队员们一手端着枪,一手打着“V”手势赶来时,学生们一个个热泪盈眶,欢呼雀跃,几个女学生跑上前,同陆战队员们紧紧拥抱,热烈亲吻。经过25日一整天的交战,美军基本形成了南北两路对格首都实行夹击的态势。战至翌日,美军在格岛上的地面部队总数达6000余人,形成3倍于格军的优势。随即,美军凭借优势兵力,继续南北夹击,逐个摧毁格军据点。
26日上午,美军充分利用古巴人新修的萨林斯角机场,得到了大批物资和增援部队,使岛上直接作战的部队人数有较大增加。美军在这时,很快攻占了格林纳达军队的司令部所在地弗雷德里克堡。27日,攻占了军事要地里奇蒙山监狱。
28日,进攻首都的战斗打响了。那里人口密集,只能在直升机掩护下进行巷战,逐街争夺。激战两天,美军控制了岛上所有重要地区,入侵目的也基本达到。
10月29日,美海军陆战队在圣乔治郊区搜捕到前副总理科尔德和一名内阁部长;30日,又陆续搜捕前“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奥斯汀及其他10多名成员,均将他们用直升机押送到“关岛”号舰上。11月2日,美军完全控制了格林纳达全国局势,停止了军事搜索行动。至此,8天的入侵战争遂告结束。
▲:美国总共投入6000人,18人阵亡
“暴怒行动”对美国而言是成功的,以美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去入侵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就像派华盛顿的橄榄球劲旅“湖人队”去对付哪个中学的校队一样。美国军队最后的伤亡人数是:18人阵亡,93人受伤,16人失踪。
格林纳达方面的伤亡是:45人被打死,337人受伤,死亡的人中有24人是平民,其中21人是在一所靠近一座防空军事设施的精神病医院里被炸死的。摧毁这座军事设施是美国人采取登陆行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古巴方面的伤亡是:24人被打死,59人受伤,另外有大约600名古巴“建筑工人”被俘。
在获悉入侵成功后,里根总统满怀喜悦,在日记上欣然写下:“看来,胜利照耀着我们。为此,我要感谢上帝。他把我掌握在他的手心里。”最让里根感动的是,那800名美国学生,当飞机把他们运回美国时,他们一下飞机,其中一些人就跑下来,亲吻足下的美国土地。里根的眼睛甚至被泪水弄得模糊了。
▲:美国为什么能够低成本轻易获胜?
【1】早有准备:美国利用侦察卫星、高空侦察机一直保持着对这一地区,尤其是其中亲前苏联、古巴的国家的严密监视。美国在80年代初建立的“快速部署部队”的一个重要作战方向就是这一地区,这支部队对这一地区的行动不但有预案,而且还通过训练和演习等手段不断完善作战方案。对格林纳达,美军早在1981年就在波多黎各的韦克斯岛举行过侵格模拟演习。
【2】知己知彼:从古巴工兵营进驻格林纳达修建机场的那刻起,美国就通过侦察卫星监视施工进度,同时派出地面特工人员前往该国收集地理、水文和军事部署等方面情报,为尔后可能的军事行动作准备。据外电报道,入侵前9周,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部分人员还进行了为期9周的针对格林纳达作战的专门演习。10月20日,即毕晓普被暗杀的第2天,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美国总统尚未作出出兵决定之前,就同意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维西上将的建议,命令“独立号”航空母舰以及去黎巴嫩接防美军的海军陆战队补充舰队改航朝南行进,到格林纳达附近随机待命。
【3】等待机遇、果断出击: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是蓄谋已久的,但一直苦于没有恰当的时机下手。格林纳达的10月政变给美国提供了难逢的良机。因为格政变使全国处于一片混乱状态,军心不稳,人心涣散,新政权一时难以在全国建立威信,恢复秩序。此时入侵,易收事半功倍之效。另外,格林纳达的内乱还给美国提供了入侵的借口:“救出那里的美国学生。”于是,美国在毕晓普被处决的第2天便命令军队处于战备状态,第四天就正式作出出兵决定,第6天出兵。否则,如果美国出兵太晚,一旦格林纳达国家局势稳定下来,前苏联和古巴与新政权的联系进一步加深,美国再出兵就困难了。
【4】速战速决:越南战争的失败给美国的主要教训之一就是采用战争手段必须力争做到速战速决。在这次侵格战争中,美国仅用4天就完成了主要战斗任务,8天之内结束了战争,全面控制了格林纳达。美方为了能达成速决,主要采取了以下两项措施:一是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兵器;二是力争达成突然性。在集中兵力方面,美军先后投入的兵力对格方形成了9:1之优势,美格双方舰船之比为15:0,各型军用飞机之比为230:0。为了达成战争的突然性,美方主要作了以下努力:1.利用苏军击落南朝鲜客机事件、驻黎巴嫩美海军陆战队被炸事件,转移国际社会的注意力;2.进行新闻封锁,禁止记者随入侵部队采访;3.打着与加勒比海多国警察部队进行“联合演习”的幌子,隐蔽集结兵力;4.利用拂晓,从多方向对格古兵力密集区突然发动进攻。
【5】装备优势:美军是一支装备高度现代化的军队。为充分发挥技术装备的优势,美军针对格林纳达是个岛国,四面环海,境内多山,格古军队部署比较分散等实际情况,在作战中,十分强调各军兵种的密切协同;在登陆作战时,以垂直登陆为主,广泛采用伞降和机降等手段,从多方向迅速登陆,歼灭守军主力,并向纵深发展;在控制要点作战和清剿作战中,广泛进行空中机动作战,避开不利地形,歼灭孤立分散之敌,加速了战争进程。
▼
读完此篇文章,如有不爽,尽管留言吐槽。如果觉得还有点收获,请点赞支持布鞋君原创。读完此篇文章,如果觉得很有启发,烦请赞赏并转发,以鼓励布鞋君持续创作。每天一篇文章,坚持不易。若诸君对军事、政治、历史、中医、哲学、兵法、宗教、营销、管理感兴趣的也可以扫描二维码加布鞋君的私信交流(dai6668),欢迎大家留言提问,布鞋君定会及时回复。欢迎读者朋友给布鞋君投稿,讲讲你 ng28 身边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最感人,投稿邮箱124271564@qq.com。
声明:本公众号文章皆为“守仁书院”布鞋君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若欲引用请联系作者设置白名单,文章开头需注明来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客服态度很好,发货也很快,体验非常满意。 质量超出预期,非常值得购买,下次还会再来。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ly.